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一渠清水润绿洲: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

体育正文 133 0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一渠清水润绿洲: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一渠清水润绿洲: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

新(xīn)甘肃·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春燕 六月的(de)西北(xīběi)大地,晴空万里、草木茂盛。一辆满载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的大巴车,沿着乌玛高速一路(yīlù)西行,奔赴“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——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”主题采访活动(huódòng)的首站——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。 车窗外,一排排风车缓缓转动(zhuàndòng),将风能转化为清洁电能;高压线铁塔林立,撑起电力输送的(de)“大动脉”;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,与(yǔ)广袤的黄土地相互(xiānghù)映衬……这些新能源设施不仅是甘肃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,更见证着当地在生态保护与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。而此次探访的景电工程,又将展现(zhǎnxiàn)怎样的生态奇迹? 当(dāng)大巴车驶入景泰县五佛乡,连片的(de)绿意扑面而来。目之所及,输水干渠如银色丝带穿越荒漠,泵站机组轰鸣中,黄河水正经13级梯级泵站接力提升,向260公里(gōnglǐ)外的民勤绿洲奔腾而去。 这项横跨(héngkuà)甘蒙两省的(de)(de)“绿色水廊”,是我省高扬程、多梯级(tījí)、大流量的大型电力提灌工程,20世纪90年代荣获“中华之最”殊荣,正以科技赋能、生态优先的治水实践,在西北荒漠中书写人水和谐的时代答卷。 景电二期总干一泵站。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(wǎng)记者 张春燕 摄 重塑输水“主动脉”:老工程(gōngchéng)的焕新密码 站在景电二期(èrqī)总干一泵站前,黄河水碧绿澄澈,在泵站的作用下,正被一级级提升(tíshēng)至更高处。据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(zhōngxīn)灌溉计划科科长王森介绍,景电工程由一期、二期及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组成,工程建成后,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,把曾经(céngjīng)干旱少雨的景泰川变成了林丰(línfēng)粮茂(liángmào)的米粮川,百万亩(wànmǔ)灌区与十余万亩三北防护林带连成一片,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,成为省城兰州最大的生态屏障。 景电(jǐngdiàn)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是(shì)我国水利建设史上首次(shǒucì)跨流域长距离穿越沙漠的调水工程,原设计流量6立方米/秒,加大(jiādà)流量6.3立方米/秒,2024年经提质增效改造后,民调渠加大流量提高至7.0立方米/秒。 王森向(wángsēnxiàng)采访团介绍景电(jǐngdiàn)二期工程概况。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春燕 摄 作为运行近40年(nián)的(de)高扬程提灌工程,景电二期(èrqī)工程曾因设备老化、渠道(qúdào)渗漏等(děng)问题,面临供水能力不足的挑战。2024年,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被列为甘肃省“为民实事”重点项目,这项(zhèxiàng)投资7.63亿元的工程,用时9个月完成116.78公里渠道改造和137座建筑物升级,其中71.5%为渡槽、隧洞(suìdòng)等骨干过流建筑物。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恢复和提高了景电二期总干渠(gànqú)、民调干渠整体过流能力,改善灌溉面积近65万亩,年增加粮食产量2600多万公斤,直接受益人口30万人。 激活生态“绿洲链(liàn)”:跨流域的生命补给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,石羊河流域下游,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,干旱缺水。“通过景电(jǐngdiàn)工程持续向民勤生态补水,让民勤的(de)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有了极大改善,有效(yǒuxiào)地阻止(zǔzhǐ)了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拢,就像给生态‘输血’,让民勤从‘人退沙进’转向‘人进沙退’。”景电水资源利用(lìyòng)中心总干一泵站站长牛斌说道。 自2001年开始向民勤(mínqín)调水(diàoshuǐ)以来,景电工程已(yǐ)累计向民勤蔡旗断面调水16.9亿立方米,有效(yǒuxiào)遏制了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。曾经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重现生机,形成了约127平方公里的湿地。成为保障民勤生态安全,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绿色屏障(píngzhàng)”和“生命之源”。 景电工程引黄(yǐnhuáng)河水润泽景泰川(chuān)。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春燕 摄 四川新闻网记者晏瓅在采访中(zhōng)感慨:“作为一个四川人,以往总觉得西北(xīběi)甘肃是‘大漠沙如雪’的荒芜之地。然而当我走进景泰川电力提灌(tíguàn)工程现场,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(le)我的想象——绿树成荫,黄河水奔涌流淌,处处(chǔchù)充满生机。这项工程用强大的提灌工程,硬是把黄河水抬高400多米,一路输送到下游的民勤。这些珍贵的水源让下游的生态(shēngtài)一点点‘活’了过来,它是对抗土地(tǔdì)沙化的生命线,这里不仅是灌溉奇迹,更是生态奇迹。” 构筑智慧“屏障网”:科技赋能的现代治水(zhìshuǐ) 在景电工程调度中心,巨型屏幕上的智慧水网系统实时展示着各项(gèxiàng)数据,工作人员通过鼠标操作(cāozuò),即可远程控制百公里外的闸门,配水响应时间从小时(xiǎoshí)级缩短至分钟级。 “过去巡渠靠脚量,现在鼠标点一点就能精准控闸控水。调度中心(zhōngxīn)作为景电工程的生产指挥中心,主要负责43座泵站的机组(jīzǔ)开停机、检维修调度,50条高压线路的用电管理(guǎnlǐ)调度,8个水管所的水量(shuǐliàng)分配调度,编制不同状况下的运行方案等。”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。 景电工程还引入了多(duō)项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,如(rú)民调干渠利用无人机巡查和智能监测点,200公里渠道巡查时间从人工的20天缩短至半天(bàntiān);采用北方多泥沙(níshā)明渠一体化远程智能闸门测控量水设备等。 暮色降临,泵站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(jiāoxiānghuīyìng)。这条(tiáo)横跨甘蒙的(de)“生态水廊”,经过(jīngguò)提质增效改造的景电二期工程,正以更强的输水能力,为保障粮食安全、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,在西北荒漠中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。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一渠清水润绿洲: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